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
会议系统的组成非常简单,每个会场安放一台视频会议终端,终端接上电视机或屏幕作为回显设备, 接上网络作为传输媒介就可以了。 一台终端通常有一台核心编解码器、摄像头, 一个全向麦克风以及一个遥控器。 核心编解码将摄像头和麦克风输入的图像及声音编码通过网络传走, 同时将网络传来的数据解码后将图像和声音还原到电视机和音响上,实现了与远端的实时交互。终端通过呼叫 IP 地址或 ISDN 号码进行连接(专线无需拨号)。但在有三点会场就必须采用 MCU(视频会议多点控制单元)进行管理。
同电话交换机相似, MCU(多点控制单元)的作用就是在视频会议三点以上时,决定将哪一路 (或哪四路合并成一个) 图像作为主图像广播出去,以供其他会场点收看。所有会场的声音是实时同步混合传输的。在具有MCU 的会议系统里,所有终端的音视频数据均实时传到 MCU 供选择广播。 MCU 的数据流量较大,通常接于网络的中心交换机上,控制人员通过笔记本电脑调用 MCU 管理界面在会场进行远程管理。呼叫方式可以由控制人员由MCU呼叫各个终端,亦可由各终端呼叫控设置好的会议号。
如果客户规划的视频会议系统网络比较大,在MCU 下面还可建立另外视频会议网,两个网的 MCU 实现视音频交换,此种方法叫MCU的级连。比如,中央到各省的视频会议网络带宽为 2M,省上自己亦有自己的视频会议系统。中央开会用自己的MCU,省上开会用省上的 MCU,需要上传下达时, 将 MCU 级连起来就可以了。 级连的好处一是管理上不会混乱;二是到中央的带宽亦不允许省下面几十点的数据全挤到这上面来。
视频会议的实现方式
当前,视频会议的实现方式有三种:
(1) 电视台电视直播式视频会议。 此方式需要租用专用的卫星通道, 传输方式为单向转输,若要双向则必须租用两个信道。租用卫星的费用非常昂贵,时间越长,费用越高。另
外会议方式需要专业技术人员, 还必须通过复杂的审批手续。 因此这种会议方式只能供一些特种行业单位如中央电视台使用。
(2) MPEG1、MPEG2(视频、音频、数据的压缩标准)压缩格式的视频会议系统。
由于 MPEG1 的传输需要 1.5M 的带宽, MPEG2 需要 3M 的带宽,且图像质量将随网络传输距离急剧下降, 通常只能用于本地的高速网段上。即使是国内亦只有电信局这些具有自己网络资源的职能部门才能建立这种基于高带宽的专用的视频会议系统。而且随着IP 网络的普及,这种高度浪费带宽资源的工作模式势必走向淘汰。
(3) 基于 ITU(国际电信联盟) H.320 (H.320 是国际电联的标准 ,多媒体会议议定书 ,其中包括语音 ,视频和数据会议 )、 H.323 系列标准以及 MPEG4压缩格式的视频会议系统的出现才使高贵的视频会议进入商用领域。但是由于 MPEG4 标准定立很晚,各家先行开发的MPEG4 标准并不十分统一, 这就造成了 MPEG4 标准的视频会议系统先天兼容性不足。 现阶段市场上技术成熟并占真正主导地位的是基于 H.320/H.323 标准的视频会议系统。这种实施价格平易近人,网络要求不高(通常仅需要共享数据广域网或使用 ISDN 甚至使用Internet ),技术已经成熟的视频会议系统才我们真正意义上的视频会议系统。 H.323 是指基于 IP 方式进行传输的视频会议; H.320 是以 IP 以外的其它网络方式进行传输的视频会议,通常有 ISDN(综合数字信息网), DDN(数字数据网络),帧中继, ATM 等等。在 H.323协议( IP)环境中视频会议系统可与其他业务如 IP 语音, IP 数据共享带宽,从而可以让用户将已有的宽带广域数据网改造为视频、 音频、 数据三网合一的综合性平台, 从而更充分地利用已有网络的网络资源。